谢谢你们了,我们在天国里再相会吧,再见了。

调查报告引起的安宁死话题

日本曾经公布的一份老年人健康调查资料表明,在对2000名过早死亡老人的追踪调查中,发现他们生前“怕死”的占91.7%;而在对2000名健在老人的问卷调查中,“不怕死”的占89.7%。

该调查报告指出,对待人生终点的态度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潜在影响,也是保持人生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

有一家养老院把谈论死亡作为老年人的经常话题,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生死,讨论如何不为死而烦恼,不因死而影响家人情绪……

一位患胃癌的老人,刚到养老院时,医生说他只有5年的生命期了,但他一切顺其自然,并希望家人不要为他的健康担忧,死后把他的骨灰撒到屋后的榕树下就行了。现在这位老人已经97岁了仍然活着。调查人员询问他有什么诀窍,他说:我就是不怕死,不为死烦恼。


三种态度

老年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情绪反应各不相同,是由其文化素养、社会地位、政治信仰、经济条件、家庭环境、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决定的。

一般有三种态度:

(1)“怕死”。他们认为死是一种严重损失,不能轻易失去生命,终日为保命忧心忡忡。


(2)“不怕死”。他们认为生老病死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,是人必然经历的最后阶段,有得必有失,不能老是为得失而活,为死担忧。


(3)对死“无所谓”。


一个故事的启示

老年人年龄越大,死亡的心理威胁也越大,过度恐惧死亡反而会影响正常应激反应,而使死亡来得更快更早。尤其是患病老人,不惧怕死亡,可能延长生命垂危时的应激反应而转危为安。

因此,专家们建议老人用幽默与微笑面对人生终点,并推荐了一位老人的临终表现。

这位可敬的老人把自己的死演成了令人破涕为笑的一幕喜剧。当医生通知这位92岁的老人今晚将要病逝后,其儿孙们都来到了老人的病室。

这时已处于昏睡状态的老人慢慢地睁开眼睛说:“谢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,现在我很想喝一杯酒。”于是儿孙赶忙给老人拿来一杯。但老人喝了一口之后却说:“酒不够凉,再加些冰块吧。”大家感到很惊讶,为老人加了冰块。

老人接过后一饮而尽,然后说:“我很想再吸一支香烟。”儿子说:“医生说不可以吸烟的。”而老人却说:“要死去的不是医生而是我嘛,还是给我一支吧。”老人吸完这支香烟后,说:“谢谢你们了,我们在天国里再相会吧,再见了。”就安祥地离开了人世。

老人在即将离去之际还能如此幽默、开朗与安祥,让儿孙们顺利地度过“悲伤过程”。


帮助离去的方法

对于终末期老年人,我们应该腾出时间,帮助老人排解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内心灵的沮丧和恐惧,制造欢乐气氛,一起面对生活、治疗,甘苦与共,让老人体会生命的芬芳,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尊重。心平气和地面对死亡,认知死亡是人生无法避免的结局,但仍能认真坦然地活下去,欢喜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。


那么当老年人面对生命终点时,我们要如何帮助老人呢?

(1)消除冲突

人的一生中,多少有一些恩怨创伤,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解除过往的冲突。冲突与恩怨能否解决,是影响老人能否平安离去的重要因素。


(2)不留遗憾

作为家属,面对即将离开的亲人,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怎样才能让自己和亲人不留下遗憾,想方设法帮助他实现最后的愿望。


(3)以平常心陪伴

开放的态度与互相尊重,可以减轻或消除临终者的孤独感。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,以平常心陪伴,在老人身边用心倾听,坦诚、真心地照顾,把握住对方的快乐与痛苦,用爱来抚慰临终老人。


安宁疗护志工就是在播撒爱的种子。

安宁疗护服务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为老人奉献无私的爱,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来化解和减少老人及其家属的痛苦。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